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-99国产欧美另娄久久久精品-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-496国产二区视频亚洲欧洲

咨詢電話


首頁

以智能化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

[09月16 號]

來源:中國能源報

變革煤炭開采方式是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一項變革性、牽引性、標志性重大舉措,要通過把握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,實現煤礦開采技術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。

當前,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悄然到來,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工業領域深度融合正在引發深遠的產業變革,必將加速煤炭生產方式的變革進程。

如何把握人工智能和煤炭產業發展的特點,加強煤礦智能化建設和煤炭產業優化升級融合?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力,推動煤炭產業更有效率、更為安全、更高質量發展。

一是把智能化作為新方向。在加快煤礦開采方式變革中融合,實現煤炭產業更有效率的發展。2019年,山西省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。變革煤炭開采方式是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一項變革性、牽引性、標志性重大舉措,要通過把握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融合發展契機,實現煤礦開采技術和方式的根本性轉變。目前,山西省在全國率先以地方標準頒布《山西省智能煤礦建設指導規范》,出臺了《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》,努力在年內建成1000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。

二是把智能化作為新手段。在提升煤礦本質安全水平中融合,實現煤炭產業更為安全的發展。煤炭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,也是安全生產領域的高危行業,要想實現安全發展,離不開科技支撐。改革開放以來,煤礦企業依靠科技進步,在綜合機械化開采及其裝備領域持續創新,實現了煤礦安全的巨大進步。山西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從2000年的1.85下降到2020年的0.023,機械化換人、自動化減人功不可沒,智能化煤礦和智能化管理為煤礦安全提供了根本保障。

三是把智能化作為新引擎。在推動煤炭產業優化升級中融合,實現煤炭產業更高質量的發展。牢牢把握新一輪能源革命的世界潮流,發揮人工智能在產業升級方面的技術優勢,促進人工智能同煤炭產業深度融合,是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。一方面,要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,通過由勞動密集型向人才、技術和裝備密集型轉變,推動煤炭產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;另一方面,要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,實現煤炭新舊產能有序接替,釋放先進產能,發揮煤炭產業對經濟轉型的基礎性、帶動性、保障性作用,使山西這個傳統能源基地迸發出新的蓬勃生機。

煤礦智能化正以不可阻擋之勢融入煤炭產業、植根于煤炭產業,山西煤礦智能化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果。晉能控股集團將智能化煤礦具像化,實現生產管理由機械化礦井單環節、單因素孤立監測安全生產要素向智能化礦井多環節、多因素聯合自動分析預警、平臺信息共享、基礎決策智能化轉變;山西焦煤集團確立了以“一朵云”“五層架構”“一張圖”“十大信息平臺”的智慧礦山“一五一十”建設模型,并牽頭承擔了科技部“大型礦井綜合掘進機器人”項目研發工作;潞安化工集團新元煤礦建成國內首座5G煤礦……

但是,也應清醒地看到,山西煤礦智能化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,發展不充分、不平衡,總體水平不高等問題還客觀存在,必須牢固樹立“系統智能化、智能系統化”的理念,構建起“自主感知、泛在聯接、數據驅動、智能開采”的煤礦智能化體系。

一要堅持示范帶動和政策引導雙推動。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大型煤礦的示范帶動作用,率先建成一批效果突出、帶動性強的智能化示范礦井。高瓦斯、煤與瓦斯突出、水文地質類型復雜極復雜、沖擊地壓等災害嚴重礦井優先上智能化,新建、改擴建礦井必須上智能化,其他礦井盡快上智能化。要發揮政策激勵和約束作用,切實讓煤礦享受政策紅利。

二要堅持模式創新和技術攻關相結合。積極構建以煤礦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跨界深度融合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,鼓勵組建各種形式的技術創新聯盟,搭建煤礦安全技術交流共享、推廣應用的平臺,實現跨界融合發展。特別要聚焦關鍵技術,下大力氣解決一批“卡脖子”技術難題。在開展技術合作模式創新的同時,還要創新商業模式,尤其是煤機企業應從煤礦設計之初就介入整個系統建設中,給煤礦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支持,推動制造與服務的協同發展。

三要堅持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兩同步。推進智能化是個系統工程,必須處理好硬件建設與軟件提升的關系,既要重視技術裝備的換擋升級,也要注重管理、人才、培訓等軟件提升。特別要加強智能化方面的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。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,賦予引進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,同時要用好科研院所及國有企業退休高級專業技術人員,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。另一方面要拓寬人才培養途徑,在積極開展員工智能化培訓的同時,要加強校企合作,培養一批既懂煤礦專業又懂智能化等新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,鼓勵高校和企業合作創新煤礦智能化人才培養模式,共建示范性實習實踐基地。

煤礦智能化建設是一項久久為功的時代使命。作為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山西省,要加快推進煤炭產業全面綠色智能轉型步伐,努力為全國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提供可借鑒、可復制的山西經驗。


上一篇: 國家統計局:9月上旬焦煤價格上漲19% 焦炭上漲11.6%

下一篇: 國務院安委辦 應急管理部部署中秋國慶假期安全防范工作

版權所有:古交市千峰精煤有限公司官網 晉ICP備2021003034號-1 技術支持: 山西貨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